曹钟樑:妙手驱病厄 仁心铸家风

人物简介:曹钟樑(1910-2006),男,重庆江津人,中国医学教育家、传染病学家。1934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获华西协合大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35年前往北京协和医学院进修2年,期间开始从事传染病防治的研究。1945年至1947年先后在加拿大、美国进修内科学、儿科学和传染病学。1940年任华西协合大学内科副教授;1941-1945年,任仁济男医院院长,是仁济医院第一任华人院长;1947-1950 年,任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内科主任、教授兼医学院院长;1950-1984年,先后任四川医学院医学系主任兼教务长、副院长兼教务长,曾任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虽然曹钟樑教授已经去世十多年,但谈起他的事迹,已经年近80岁的小女儿曹泽莉仍然记忆犹新。在她眼里,父亲是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在解放前的旧社会,曹钟樑虽然在私立华西协合大学求学工作,但他一直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解放前这(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是一所教会学校,教会的实力是很强的,但他一生都没有参加教会。他说我在中国的土地上培养中国的学生,为中国人行医,这个就是我当医生当院长的宗旨。”

解放后,曹钟樑开始担任四川医学院医疗系主任兼教务长、副院长,教授。怀着“培养中国的学生,为中国人行医”的理想信念,他在卫生部组织下,与全国医学专家一道,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医学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医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从1964年担任硕士生导师起,到1983年起开始担任博士生导师,曹钟樑先后培养了一大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有2人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分别在传染病的防治研究中做出了突出成绩。

除了教育教学工作,作为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家,曹钟樑也为我国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无论是解放前控制霍乱流行,还是解放后消灭血吸虫病,他作为西南地区传染病领域的领军人物,每次都亲临现场,组织诊治工作。1958年,四川发生钩端螺旋体病大流行时,他亲临现场抢救危重病人,此后坚持现场研究长达30年,与其他传染病、钩体病专家一道,实现了钩端螺旋体病肺大出血的诊治的重大突破,在该领域确立了华西在国内及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看门的老头,只要找到他看病,他都一样认真去诊治。”在曹泽莉眼里,父亲曹钟樑一直把病人当亲人对待,不分阶层,不辨亲疏,“他下乡调查钩端螺旋体病的时候,曾经用自己手绢给患者擦过嘴边的血,而且还曾经对口吸过病人的痰,救治了一个农民的儿子。从1958年开始,父亲哪怕工作再忙再累,几乎每年都要挤时间下乡去调查钩端螺旋体病。经过父亲和戴保民等他们那一批医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后来,钩端螺旋体病在成都平原基本上绝迹了。”

曹泽莉说,父亲行医72年,兢兢业业地履行了“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使命,在生活作风上,他也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绝对不利用手中的权利为家人亲友谋私利,“他对我们说,选择了做医生就要明白两件事情,第一件做医生非常辛苦,一辈子都不会轻松。第二是做医生不会成为有钱的人,因为治病救人就不能是一件赚钱的事情。”

在曹钟樑的言传身教下,他的7个子女中有3个学医。大儿子曹泽毅,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曾担任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校长、卫生部副部长;四女儿曹泽蓉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四川省肾脏病学会委员(已退休),小女儿曹泽莉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已退休)。

回忆起父亲的教导,曹泽莉告诉记者,父亲对他们7兄妹要求很严格,大哥曹泽毅原本是想学工科,在曹钟樑的坚持下,还是选择了学医,并且毕业留校工作的时候,选择了最不想去的妇产科。曹泽莉回忆说:“留校过后大哥一直在外科实习,因为他就想当外科医生,结果毕业分配的时候,别人把专业选完了,只剩眼科和妇产科两个名额,父亲就对大哥说,你是共产党员,你必须服从党的需要,你必须去,不去也要去,而且要做好。”

在曹钟樑的坚持下,大儿子曹泽毅去了妇产科,在那个社会风气还比较传统的年代,男青年当妇产科医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1956年,那个时候好封建哦!病人根本不要你看,把你推出去,工作很难开展。”说起大哥那时候的处境,曹泽莉都感叹不已,“父亲说了,既然你学了这个专业了,你就必须要钻进去,所以大哥只有硬着头皮上,从一个住院医生开始慢慢来,当了整整8年的住院医生。”

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第一批公派人员出国,曹泽毅被四川医学院选派到瑞士去读博士,由于留学期间表现突出,他还受到了卫生部的表彰。1984年,从瑞士、美国留学归来不到一年的曹泽毅,通过学院的民主选举,连升五级,从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成为学院的正院长。这个选举结果,不仅出乎曹泽毅的意料,也让业已退休的曹钟樑很生气,他亲自跑到卫生部去反映意见,认为自己的大儿子不适合担任院长。“一般人的话,自己的子女有出息,简直高兴得不得了,要推他,要抬他,他不但不推不抬,他跑到卫生部去告他状,你没得资格,你当啥子院长,你当不好。你看嘛!他就是这样的人。”

除了大儿子曹泽毅,对于同样学医的四女儿和小女儿,曹钟樑也没有放松标准,曹泽莉告诉记者,当初四姐和她从四川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医学系毕业以后,四姐在父亲的要求下去了重庆万县的基层医院,而她则被要求去民族地区,最后被分配到成都中医药大学,再后来,曹泽莉受组织安排,去了夹江、丹棱、洪雅等地农村锻炼,“1964年我大学毕业就下农村,那个时候是二十三四岁,还没谈恋爱,也没结婚,就这样背着药箱在山里跑来跑去,给老百姓看病,表现很好。后来才回到单位分到成都中医院大学就当教研室主任,搞课题搞科研,在杭州医科大学去进修电生理,回来以后开展电生理科研,又做了点贡献,才评上了优秀共产党员。”

虽然自己兄妹7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成绩,但曹泽莉认为,这一切都离不开父亲的教导和鞭策,正是由于父亲对他们的严格要求,让他们形成了自立自强的性格。如今,整个家族4代人有15人从事医药行业的工作,其中,四姐夫雷秉钧和他儿子雷学忠,继承了曹钟樑传染病学的衣钵,作为父子兵一起抗击了非典疫情,在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已经身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的雷学忠,带头到成都市疾病防控中心抗击新冠肺炎。“他说的,一个人必须要自立、自信、自强,就是要靠自己努力自立、自信、自强,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获得成功。然后我们是中国人,一定要爱国,在任何情况下祖国是第一,所以说我父亲就是医德至上、医技至上,祖国至上。”谈到父亲的教诲,曹泽莉很感慨,“我们一定要向父亲学习,把这种家风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我觉得很重要,对年轻人来说,你不能够说自己当了个医生可以挣钱了,一定要有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