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山地专题营:探寻山地科学奥秘

本文发布于:2021-07-26 来源:四川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7月20日~24日,来自广元市、眉山市、雅安市、巴中市、凉山州的50名中学生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山地所”)承办的“2021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山地专题营”活动,通过聆听名家大师报告、科研实践、交流互动等特色活动,了解山地灾害,学习科技知识,领略科学魅力。

“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突遇泥石流袭来时,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向下游跑,要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遇到突发灾害时,一定要冷静,奋力自救,只有救了自己才有可能去帮助别人。”开营当天,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员谢洪为营员们带来的“认知山地灾害助力防灾减灾”科普报告获得了营员们的啧啧称赞。他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了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常见山地灾害的发生原因、特点以及避险自救措施,普及了山地灾害防范知识。听完讲座后,四川省广元中学高一(28)班学生曾彪收获颇深,感慨地说:“在报告中我学习到山洪灾害它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地方很久没有发生灾害就去确定它永远不会发生,对于这些灾害我们需要抱有警惕性,在灾害来临的时候,才能使伤亡最小化。通过聆听报告,也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在学习上思考的层次更高了一点。”谢洪也直言,给中学生讲山地灾害知识很重要,因为学生不仅仅是自己听,回去后还可以把这些内容传达给他们的父母。这样一个人学习全家人受用,影响面就更广,科普的效果也更好。从防灾减灾的角度来说,就更能普及到千家万户。

活动中,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员熊东红则带来了“享受探索乐趣,找寻人生价值——山地科研工作20年漫谈”主题报告,运用丰富的案例和图片分享了土壤开裂、冲沟发育、山区移民迁徙三个小故事,介绍了科研中的难点与成果,让营员们体会科研的艰辛和伟大,感悟科学家精神。“为什么要选择土壤学专业?”“科研中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在提问环节中,熊东红耐心地进行了解答。四川省天全中学高一(1)班的吕鑫喆开心地说:“听完熊老师的回答后,我感觉自己考上目标大学的信心更坚定了,他能在一个事情上坚持二三十年,我觉得我也应该向他学习,努力奋斗,考上理想的大学。”

据了解,山地专题营充分利用现有科教资源和学科优势,将“听讲受教”与“主动探索”有机结合。在五天的活动中,山地专题营还组织开展了“泥石流灾害课题”和“山地灾害与无人机低空遥感课题”两个实验,让营员和科研人员一起探寻山地科学的奥秘;带领营员参观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汶川漩口中学遗址,让营员身临其境地感受汶川大地震带来的灾难性破坏,耳闻目睹灾区人民的自强不息、感恩奋进、重建家乡的感人事迹。

据山地专题营相关负责人介绍,举办此次活动旨在让青少年尽早了解山地科学的研究进展、前沿动态和山地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励志从事山地科学研究事业,为培养国家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文章主题词: 2021年 青少年 高校科学营 山地专题营
(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