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攀枝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颁奖大会隆重召开

本文发布于:2011-07-06 来源:攀枝花市科协

 
                        
  7月1日上午,由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主办,市科协、市教育局承办的第三届“攀枝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颁奖大会在会展中心国际厅隆重举行。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张剡,市委常委、副市长赵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粟素娟,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赵勇等领导同志参加了大会。市人大、市政协相关部门负责人,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等市级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及业务处室负责人,各县(区)政府分管科教工作领导,科协、科技局、教育局等负责人和部分学校师生代表近200余人参加了大会。
  大会由市政府秘书长贾德华主持,市政府副秘书长罗军介绍“第三届攀枝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审的相关情况,市委常委、副市长赵辉宣读市政府对四名获奖学生的表彰决定及获奖名单,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张剡分别向获奖学生颁发证书、奖杯和奖金。仁和区政府、大河中学和获奖青少年代表岑虹志作了发言。

  大会由市政府秘书长贾德华主持,市政府副秘书长罗军介绍“第三届攀枝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审的相关情况,市委常委、副市长赵辉宣读市政府对四名获奖学生的表彰决定及获奖名单,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张剡分别向获奖学生颁发证书、奖杯和奖金。仁和区政府、大河中学和获奖青少年代表岑虹志作了发言。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剡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向获奖的四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科技爱好者,表示亲切的慰问。讲话中,张市长回顾总结了我市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情况。指出本届市长奖颁奖大会的隆重举行,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青少年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他批出在看到青少年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面对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县区、学校之间差异明显,教育手段落后,活动质量不高,农村学校难于开展,工作规范和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健全,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切实加以解决。希望全市各县区政府和市级各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举措、探索保障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搭建创新平台,进一步形成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良好工作态势,带动和促进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和创新活动全面展开和纵深发展。此外,他还就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讲了四点意见:
  一是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全市上下要站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允许失败、包容失败、鼓励创新、不断创新,积极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着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
  二是着力提高青少年科技教育水平。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大力开展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切实把青少年科技教育摆在素质教育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加强培训全面提高科技教师队伍素质,切实解决科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三是整合资源,建立大联合、大协作的活动机制。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外科技活动与课内科学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已有的科技馆、青少年电脑机器人活动中心等科技活动基地作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四是加强领导,建立激励机制,扎实有效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他要求市级各部门、各县(区)、各学校要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积极为青少年开展科普活动、举行科技竞赛创造有利条件。
  针对本届市长奖获奖的4名学生均是仁和区所属学校的学生的情况,张剡同志指出仁和区委、区政府设立了“区长奖”带了个好头,他们认识到位、工作到位、保障到位、激励到位。希望其他区县也要认真反思,改进工作,推动发展。各级教育、科技和科协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他最后强调,“不满是向上的阶梯”,有创新就会有失败,不懈的追求才是事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力量。青少年正处在学习知识、磨砺心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希望我市青少年和青少年科教工作者共同努力,深化认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为建设创新型攀枝花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后,领导们还欣然与获奖同学合影留念。
 

文章主题词:
(作者:攀枝花市科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