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童年经历日军轰炸,年过半百为国研发出歼-10战机

人物简介:宋文骢(1930-2016),男,云南大理人,中共党员,飞机设计专家,中国“歼-10之父”,中国飞机设计战术技术论证、气动布局专业组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自1970年起,进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

他是航空工业的“一代宗师”,为中国的战机事业奉献一生,被誉为“歼-10之父”,他就是宋文骢。

 

 

1930年3月26日,宋文骢出生在云南昆明。他的童年是在防空警报和硝烟战火中度过的,令他印象最深的是日本鬼子的飞机没完没了地轰炸,一个念头开始在少年心中萌芽:“长大要当飞行员”“我们一定要有很好的飞机”。

1949年7月,宋文骢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1950年,宋文骢担任云南军区情报处谍报组长,同年调入空军二航校学习,儿时的梦想曙光初现。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宋文骢成为一名空军机械师,为人民空军的战机保驾护航。其间,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并于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战场上,敌人的飞机大炮让宋文骢等人感受到工业化的力量,战争结束后为了新中国的国防现代化事业,宋文骢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学习,开始了飞机设计生涯。

1960年春,按照协议,苏联派出一组专家来华,其中一件事让宋文骢很受刺激。他回忆称:“开会讨论期间,一位苏联专家发言时掏出一个小本子,我们一位同志无意识地凑过头去,结果这位专家对我们的同志睨了一眼,会后小题大做地提出了抗议。”从那时起,宋文骢就立志要走出一条中国独立自主设计研制飞机的道路。

1970年5月为响应国家号召,宋文骢与同事总计300多人乘火车从沈阳一路南下来到了当时三线建设的重镇——成都。成立了611所,也就是现在的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刚到这里时,没有房子没有办公室,宋文骢就带领同事们建房建办公室,还自己种菜,没有资金,他们就将工资都捐了出来,厂里的技术人员制作车链子、鸟笼子去卖,赚了钱再设计制造飞机。

1982年2月,中国新一代战机研制方案评审论证会,在北京海运仓总参谋部招待所召开。宋文骢作为成都611所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当时大家普遍认为,沈阳601所的歼-13将胜出,但会议上,611所意外地获得一个发言机会,尽管发言时间只有短短一刻钟,但宋文骢拿出的“鸭式布局”方案,令在座所有人印象深刻。经过讨论,会议决定暂停选型,给601所和611所两个月的时间,完善各自方案,再行定夺。

1984年,经过三次新歼选型会,以及发动机选型会的反复研究,611所的“鸭式布局”被选为最终方案。

1986年,新歼研制被列为国家重大工程,代号10号工程。随后,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宋文骢担任总设计师,这一年他56岁。彼时的中国,一无技术、二没设备、三缺经费。而歼-10的研发是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为目标,因而必须要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并摆脱原有体系的束缚,毫无疑问,这将是一场艰难的远征。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宋文骢带领着一批年轻技术骨干,在从没有涉足过的模型生产、风洞试验、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领域迈开了艰难跋涉的脚步。

1991年,歼-10全尺寸样机研制工作完成。

1995年歼-10原型机01架零件开铆。

1997年歼-10首架原型机完成总装。

1998年3月23日,一架金黄色机身的歼-10战机在成都黄田坝腾空而起,首飞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第三代战机的国家!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说:“从今天起,我的生日就是3月23日!”

2003年,歼-10战机提前交付人民空军试用。

2006年,歼-10成建制装备部队形成作战能力,这对加快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巩固国防具有重大意义。那一年宋文骢76岁。

2007年,歼-10飞机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多年来,宋文骢始终为中国的航空工业不懈奋斗,先后参加过东风113号机、歼-7、歼-8、歼-9、歼-10飞机等多个飞机型号的研制,担任过两个国家重点型号歼-7C和歼-10飞机的总设计师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的重大成果。

2004年,宋文骢卸下了总设计师的担子转而成为中航工业成都所首席专家。

为中国战机奉献一生的他生命定格在2016年3月22日‍‍‍。离歼-10战机“18岁生日”仅差一天。从年少时目睹旧中国的满目疮痍到共和国成立后见证航空事业的艰难崛起,宋文骢带领着无数无私奉献的航空人默默耕耘,换来了中国国产先进战机的翱翔蓝天。